近年来,高县县委党校坚守“为党育才、为党献策”的党校初心,紧扣建好一个阵地、锻造一个熔炉、夯实一个智库、建强一支队伍、筑牢一个堡垒“五个一”工作目标,积极创建“红色+”党校品牌,全力打造校园建设高品质、教研咨政高质量、人才队伍高水平、管理运行高效能的县级党校。
一 、坚 持 思 想 铸 魂 ,建 好“ 红 色 阵地”。一是拓展“新阵地”。坚持培大育强,实施“1+8”培训模式,即“党校+8个教学实训基地”,充分发挥李硕勋烈士纪念馆、阳翰笙故居等 4 个党性教育基地作用。二是开发“新平台”。建成数字化图书室 1 个,搭建起智慧校园手机 APP 平台,积极开发教学培训、科研咨政、日常管理等板块,不断满足党员干部个性化学习需求。三是当好“宣传员”。持续发挥党校理论宣讲主力军作用,当好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阐释者,组织教师深入机关、村社、学校、企业等宣讲党的创新理论。2020 年以来,组织 8 名教师(市县宣讲团成员)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村(社区)宣讲132场次,受众8359人次。
二 、聚焦干部培训,锻造“红色熔炉”。一是“理论学习+课前活动”突出主业主课。坚持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和首要任务,大力开展形势政策教育,同步开展革命传统教育、警示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在课前安排经典诵读、微视频教学等,突出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二是“案例教学+体验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坚持传统与创新相结合,以党员干部需求为导向,针对性开发“结构化探讨互动式+现场教学实践式+情景模拟体验式”三位一体教学课程,有效提升干训办学质量,着力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三是“基层调研+实践锻炼”夯实培训成果。根据培训主题和培训对象确定调研课题,组织学员深入群众、深入基层开展蹲点调研,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让干部在一线实践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2020 年以来,举办各类主体班52期、专题班30期,培训党员干部7717人次,超额完成干训任务,为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三 、强化科研咨政,夯实“红色智库”。一是“热点+难点”精准选题。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找准党校工作与党的中心任务的结合点、切入点、着力点,走出教室“小课堂”,走进社会“大课堂”,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成果。二是“内参+外宣”转化成果。探索科研成果转化路径,认真编写《高县发展参考》,积极参加各级征文和研讨活动,主动在《四川党的建设》《乡村振兴》《四川党校报》《宜宾日报》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提升党校的社会影响力。三是“教师+学员”决策咨询。围绕新型智库要求,以党校教师为主体,创新学员参与决策咨询机制,形成协同攻关合力,提高决策咨询的有效性,做到“参在点子上,谋在关键处”,为县委县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2020 年以来,完成省市科研课题 44 项、市咨政课题23项、市教学案例29项、市社科联课题12项;理论文章在《四川党的建设》《乡村振兴》《贵阳市委党校学报》等公开刊物发表27篇、市县内刊发表41篇。
四 、注重选育培养,建强“红色队伍”。一是以学为基强素养。认真举办“读书沙龙”和“以考促学”活动,大力实施“学习、培训、教学、写作、实践”五大提能工程,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教师调查研究、文字书写、知识储备、文章写作和教学授课能力。二是以讲为媒验成效。务实开展集体备课和教学练兵活动,认真举办校内青年教师“课堂比武”教学竞赛,引导教师在备课、试讲、赛课中学优秀、明差距、找不足,做到以实战提素能、以比赛促成长。三是以严治教正作风。严格执行《教学质量评估制度》《新专题试讲制度》《外出讲课管理规定》等,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管理,规范日常教学、宣讲、服务行为,引导教师潜心治学、虔诚问道、悉心育人。2020 年以来,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从 1 人增加到 5 人,专职教师从 1 人增加到 8 人,45岁以下专兼职教师占比达65%,骨干师资力量明显增强;课程《李硕勋革命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纳入全市党校系统特色课程库建设,课程《深刻理解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全市党校系统精品课评审中荣获第一名;选派教师参加全市党校系统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荣获第一名。
五 、突出党建引 领 ,筑牢“红色堡垒”。一是坚定政治立场。作为党的学校、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始终做到胸怀“国之大者”、党之大计,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彰显党校姓党的根本原则。二是建强战斗堡垒。创建红色党建品牌,创设“党校微讲坛”,深化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扎实开展“一周一学习、一月一活动、一季一党课、一年一述评”活动,常态化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发展。三是从严内部管理。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把从严治校的要求贯彻到教学培训、科研资政、管理服务全过程各方面,不断完善管长远的制度机制,以内部管理水平的提高为从严治校、质量立校提供制度保障。2020 年以来,主体班党性教育课程占比均达 40%以上;2022 年,建成以“党的历次党代会”“党的精神谱系”“党的科学理论”“典型人物事迹”为主题的党建文化,被市委、市政府表彰为“宜宾市普法先进单位”,机关党支部被评选为“书香支部”。
(王金玉)